
衡水名师卷·2022-2023学年度高三分科检测提分卷·151靶向提升(老高考)政治(四)4试题 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衡水名师卷·2022-2023学年度高三分科检测提分卷·151靶向提升(老高考)政治(四)4试题 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20题答案】【答案】(1)认识: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力图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现实出发,改良传统文化:取中西文化而融贯。(2)认识历程:经历了从离异到回归;目的是推动中国现代化;顺应了历史进步的潮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推动近代中国的民族复兴。
(二)古代诗歌阅读【赏析】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本诗首联写父子相互扶携回到故乡,非常愉快地玩击壤游戏、歌咏太平盛世,场景是欢快美好的。领联写王羲之发誓不再做官实属无奈之举,因为他的仕途受到了重重阻碍,陆游以此寄寓心志,认为自己被贬也如同王羲之一样遇到了阻挠,但他不会懈怠身心:也不会如屈原般,因不被赏识、仕途受阻,而致癞狂,后放弃生路。颈联对诗人回乡后在雨后观竹、学习剪桑农活的闲适场景进行了描绘。尾联诗人表达眼前的生活依然美好,但没有一丝一毫不是君王所赐,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怀抱感思之心,不忘保家卫国的职责。既表现诗人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表现诗人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诗人初心不改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可谓悲伤中怀有希望,无奈中拥有信念。《示儿子》既是写给儿子更是写给自己,警示自己不要沉酒于乡村悠然自在的美好生活,要心怀感激,不忘国家,永怀报国之志。15.A(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析】A项,“诗人很享受免职后安稳美好的日子"分析错误。诗歌首句写父子相互扶携回到故乡,非常愉快地玩击壤游戏、歌咏太平盛世,但结合“墓前自誓宁非隘,泽畔行吟未免狂”可知,诗人用王羲之和屈原的典故,表明自己虽被免职,但依旧心系国事,说明诗人并未完全沉湎于惬意的生活。16.①自己虽被黜,但心系国事,时刻准备出仕为国效力。2教育儿子并警示自己不忘君恩,不解怠报国之志。(每点3分,共6分)【考查点】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题干中“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即分析诗人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结合诗歌内容,在把握诗人观点的基础上,分析其情感。首先,抓住额联“墓前自誓”和“泽畔行吟”以及注释②可知,诗人化用王羲之的典故,表明自己虽被黜,有些许伤感,但时刻准备出仕为国效力,借屈原流放喻自己虽不在位但仍心系国事。其次,颈联写安闲的乡居生活,观雨后翠竹,学剪桑农艺:尾联“何者非君赐”“敢遽忘”用反问句式向儿子强调目前的美好生活是君王所赐予的,所以要心怀感激,矢志报国。同时,这一句更有警示自己的意味,勉励自己不要沉湎于乡村悠然自在的生活,永怀报国之志。(三)名篇名句默写17.(1)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2)犹且从师而问焉(而)耻学于师(3)示例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示例二: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诵示例三:朝露几间忽忘老之将至云尔(每空1分、多字、少字、有错别字均不得分)【易错字提示】(1)霰;(2)焉:(3)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