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英语[21·JD·英语-QG](十一答案,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2022届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英语[21·JD·英语-QG](十一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请关注本网站。
2021-2022年100所金典卷语文第3题答案
15.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词牌名‘恋绣衾’就透露出词人的内心情感”牵强附会。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名,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和词的内容就不一定有联系了,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是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因此,不能通过“恋绣衾”体会词人的内心情感。
16.①归隐江湖后的闲适之情。词人栖身之所虽小,但室外景色幽美,有云山烟水,如身在画中,因而感到十分喜悦。②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情。词人泛舟湖上,观赏美景,可是时人都不认识自己,无人可以倾心交谈,由此感到孤独寂寞。③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悲愤之情。词人有心报国,建功立业,但始终不受重用,无奈之下选择归隐,因此感到悲痛愤慨。(每点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理解词人的感情需要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注意抓住重点词句“不惜貂裘换钓篷”,细品“不惜”二字,体味词人闲适旷达背后的无奈悲愤之情。也可借助注释①深入体会词人的真实心境。
【诗歌鉴赏】此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春天,描述了词人晚年在山阴镜湖边隐居的生活。上阕起句用苏秦“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的典故,以“貂裘”代指求取功名,“钓篷”代指归隐江湖。词人终生志在恢复,这里却说“不惜貂裘换钓篷”,其实是言不由衷的愤激之言,不可按字面理解。“嗟时人”句,更流露出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感。好在隐居地景致优美,颇可沉醉其中,消愁解闷。词人徜徉湖上,流连至晚方归,船遇顺风,本已可喜,又从远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