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八) 语文答案【20·JD·语文-QG】
需要核对本张试卷答案请点击页面底部“立即查看”
更多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试卷答案核对请微信公众号搜索“答案易对”关注!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八) 语文答案【20·JD·语文-QG】资源验证如下:
我们都学过语法知识,普通修辞是指语法符合规则,内容也符合语法规则,比如说“昨夜狂风吹过,路旁的大树被吹得倾斜了”,语法是对的,内容也是对的,这是普通修辞。我们把它改为“昨夜的狂风吹过,路旁的大树弯了腰”,它符合语法规则,但是词语搭配出现了变异,我们把这种符合语法规则但内容发生变异的语言称为变异话语,变异话语味道不一样,具有文学性,这就是变异修辞的效果,通俗说是把水变成了酒把没有诗意的文字变成了文学语言
变异修辞在文学中是常见的现象,我们阅读诗歌、散文,经常遇到这种变异话语,很多批评家和语法家对这个不太理解,认为这是语法错误,这是不对的。因为他们混淆了不同语体的特征。我们都知道语体有三种,即科学语体、应用语体和文学语体。科学语体用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文章,基本没有变异修辞,应用语体用于日常交往中所写的文章,也很少变异修辞再有就是文学语体,指小说、戏剧、诗歌、散文这里边出现了大量的变异话语。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科学语体和生活中的应用语体,基本都是有指涉物的,是和社会、自然、宇宙之间相对应的;文学作品中的话语有些是没有指涉物的,很多作家不懂这个道理,四五十万字的小说,漫有一句变异修辞,完全是生活语言,完全是大白话,没有一句可以打动读者,从而没有文学味道文学作品通过修辞变异,把日常生活语言改造为变异话语,是为了新颖,从而制造陌生感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日常用语太平淡了,不会引起读者注意,通过修辞把它变一下,变成变异话语,让作家与读者为之一振觉得这好,有味道,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变异修辞是有条件的,首先是语体要求,科学语体、应用语体很少出现变异修辞;作为文学语体,则应该出现变异修辞,这是第一个要求。第二是语境要求,语境是变异修辞的基本条件。语境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语境是指社会、时代、情感、场所等等;狭义语境则是指单纯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如“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都很年轻,他们的祝酒词也都很年轻,为了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请干了这杯”,我们读起来觉得很有味道,如果我们换一种语境,“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都是外地人,他们祝酒词很年轻,为了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请干了这杯”,外地人和祝酒词年轻有什么关系?这个我们不接受,“乡党委书记和乡长都很年轻”,是上面的语境,因此下面的“他们的祝酒词也都很年轻”,二者之间是粘连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接受,即是文学作品,样式不同,变异话语出现的概率也是不一样的,小说、散文、话,相对稀少,诗歌则多因为它是一种情绪化的文学样式,我们不可能设想诗歌本身没有变异。当然,我们创作出来的变异话语一定要符合美学原则。美学是什么?美学是对生活的一种补充,当作家运用平常的话语不足以感动自己与读者时,便要采取特殊的表达手段,而这个手段便是变异修辞,通过这个手段而制造特殊的话语效果。(摘编自王彬《如何使语言具有文学性》
1.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题分析“使上下文之间形成粘连关系的是文中举的两个“年轻”,并非所有的变异修辞都要求“上下文之间形成粘连关系”。
2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题分析文中第二个问句“外地人和祝酒词年轻有什么关系”是反问,而不是设问。
3.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题分析A原文“很多批评家和语法家中的“很多”不能忽略。B“运用变异修辞”并不会“出现语法错误”。
D这两种语境没有主次之分,“特别”的说法有误。
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分析根据材料二,男女性用户利用快手、抖音App进行社交聊天占用时间比分别为25.4%、31.5%,都没超过三分之一。
5.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解题分析A原文是“或许将成为”。B根据材料三,资金投入量同比增幅越来越小C“市场规模增长”不能推出用户将越来越多的结论。
以上就是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八) 语文答案【20·JD·语文-QG】的部分试卷内容,需要核对本张试卷答案请点击“立即查看”更多答案请微信公众号搜索“答案易对”
在答案易对网内,和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八) ?语文答案【20·JD·语文-QG】相关的内容还有很多,关于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八) ?语文答案【20·JD·语文-QG】的相关文档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进行具体了解。以上是对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八) ?语文答案【20·JD·语文-QG】相关介绍,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可以收藏。欢迎随时查看。
我们整理汇总了更多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语文(八) ?语文答案【20·JD·语文-QG】相关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