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行天下22届答案 ,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卷行天下22届答案 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本答案网。
4.A【解析】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知,唐代商业可以支持举办大型礼席:第二则材料反映了当时西市饮食商业的繁荣景象:材料三反映了西市售卖粥饭的小商贩活动。三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当时西市饮食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较强,A项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政府对市的管理,排除B项;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当时餐饮业是西市的主要行业,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
18.(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4分,任答四点即可)(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3分,任答三点即可)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3分,任答三点即可)》(3)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4分,任答四点即可)【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的时间段“春秋时”“战国时”“汉武帝”“魏晋玄学”“唐朝佛学”及“宋元时期”“明清之际”及其内容,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多样性、包容性、本土性和重伦理的特点。(2)表现:依据所学,新文化运动属于民族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运动,可从“民主”“科学”的角度分析其转变。原因:可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3)当代价值:可从民族、国家、文明等角度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