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观点,唐朝的“纳卷”“行卷”制度推动了诗歌创作之繁荣。
B.第二、三段论述了唐朝科举“纳卷”制度的产生、概念及弊病,进而引出“行卷”的概念。
C.第四段举太常博士吴武陵举荐杜牧为状元不成的事例,旨在证明唐朝科举制度的腐败。
D.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点明优秀诗歌作为唐朝科举取士的重要依据,呼应开头,强化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弥补“行卷”的弊病,唐代又相应形成了“公荐”“通榜”制度,科举制度得以不断完善。
B.在“纳卷”“行卷”的制度背景下,唐代社会各界名流对考生及第与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C.表现李贺费尽心思作诗的成语“呕心沥血”就是唐人为作好诗而弹精竭虑的真实写照。
D.盛唐以来唐人痴迷诗歌写作,中唐形成“苦吟”诗风,例子举不胜举,皆与“纳卷”“行卷”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