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答案,目前答案易对网已经整理了试卷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联考试卷请关注本网站。
29.(1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温度和CO2浓度(1分)不是(1分)(2)左下方图甲是在30℃时做的实验,若温度为25℃重复实验,酶活性减小,净光合速率减小(3)滤纸条上各色素带的宽度提高CO,的固定速率(暗反应速率)[解新](1)图甲中原种水稻曲线上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已经是光饱和点,此时再增加光照强度,不能提高净光合速率,而且通过图甲、图乙综合判断可知,图甲是在30℃条件下完成的实验,这并不是原种水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所以A点之后限制原种水稻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CO2浓度等。由图乙可知相关酶的最适温度并没有提高。(2)由图甲可知,A点对应原种水稻的光合速率最大值,A点时的净光合速率是20 umolCO2·m2·s,根据图乙可知,此时对应的温度是30℃,且据图乙可知,在30℃条件下水稻的光合速率大于25℃时,故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重复图甲相关实验时,酶活性下降,则净光合速率减小,A点向下移动,同时由于净光合速率减小,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需要的光照强度也会减小,所以A点还要往左移。(3)色素的分离实验需要用到滤纸条,色素含量越大则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度越大,由此可以比较两种植株各种色素的含量,如果色素含量无显著差异,结合题干信息“将玉米的PEPC酶(与CO,的固定有关)”,可以推测,转双基因水稻通过提高CO,的固定速率来提高暗反应速率,进而提高光合速率。
5.B[解新]基因型为Aa、aa的植物可食程度虽然低,也有被捕食的可能,A错误;经过长时间的群落演替,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可以达到动态平衡,B正确:制约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植食动物外,还有植物本身以及环境因素等,C错误;如果种群内部遗传特性的改变影响了其生存能力,则种群密度也会相应地变化,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