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历史试题答案,目前答案易对网已经整理了莆田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历史试题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联考试卷请关注本网站。
4.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8年一战结束,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瓦解,就像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欧洲大陆经过战争洗刷,古老的王朝纷纷瓦解消亡,新生阶级发展壮大,从而推进了战后的民主化进程,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给欧洲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失,B项错误;使政府职能发生变化并非材料主旨,C项错误;使“和平主义”成为历史潮流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0.(1)原因:一战为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提供了机遇;有识之士的推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刺激;协约国的诱导与支持;战局明朗,协约国已明显占优势。(6分,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贏得国际舆论的尊重和同情;中国实现了部分参战目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唤醒了国家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6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由材料“(一战爆发后)梁启超就认为如果中国能恰当地利用国际局势,就能完成创建‘完全合格的民族国家’的目标。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积极呼吁中国参战”,可知一战为中国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跻身国际社会提供了机遇,有识之士的推动;由材料“一战的爆发使帝國主义列强的视线聚焦于欧洲大陆,H本在东亚得以横行无阻。在1914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之后,中国参战的愿望史加强烈可知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的刺激;由材料“到1917年月14日,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敦促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终于站到战局已明显占优势的协约国一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可知协约国的诱导与支持;战局明朗,协约国已明显占优势。(2)由材料“伦敦《泰晤十报》指责英国政府出卖中国,认为:尽管中国为战争作出牺牲,但是她却遭到像战败国样的待遇。’关国《波士顿纪录报》认为,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是‘粗暴而野蛮的掠夺’”,可知贏得国际舆论的尊重和同情;由材料“中国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收回山东主权的目标,但也部分实现了自己的参战目标,废除了与德奥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停付或缓付庚子赔款,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重新安排,成为国际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可知中国实现了部分参战目标,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结合史实可知一战后中国发生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五四运动,说明中国参加一战唤醒了国家民族的进一步觉醒,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但是因为中国国力的衰弱,尽管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并未因此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