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高考模拟试题(调研卷) 语文(五)答案
需要核对本张试卷答案请点击页面底部“立即查看”
更多试卷易对试卷答案核对请微信公众号搜索“答案易对”关注!
2020年高考模拟试题(调研卷) 语文(五)答案 的资源验证如下:
“塔西佗陷阱”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历史》,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阅下面的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由此引申出人们今天对“塔西佗陷阱”的理解,即当执政者丧失公信力后,无论说什么做什么,人们都会认为它是在说假话、做坏事。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了这个逻辑,通过虚无历史来误导人们的主观好恶,埋下“坏的主观性”,从而实现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消解,以此达到否定的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者攫取解构主义内核,或通过所谓“秘密日记”回忆口述柔性渗透,或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粗俗戏说、恶搞,或以视频音频、表情包、内涵段子等进行历史“嘲讽”,否定中国近现代史的“官方叙事”与“宏大叙事”,渲染出一种历史已经缺乏信赖和认可的负面氛围,引发人们对历史的错误性认识。以此否定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否定历史发展的内在客观逻辑,进而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选择,质疑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历史逻辑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我们要主动发声,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
答案:
1.C(A项,说法绝对,原文是“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B项,扩大范围,不是所有的“秘密日记”、口述历史、视频音频、表情包和内涵段子等都是对历史的恶搞。D项,不是制造“一些争议性事件”,原文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一些争议性事件,故意渲染…,在网络上制造一个…语境”。
2.A(理解错误,“意义”错误,应该是危害,原文是“通过虚无历史来误导人们的主观好恶,埋下‘坏的主观性’,从而实现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消解”。)
3.B(未然当已然。原文有“试图让主流媒体在民众中失语失声失信”,“试图”不是事实。)
以上就是2020年高考模拟试题(调研卷) 语文(五)答案 的部分试卷内容,需要核对本张试卷答案请点击“立即查看”更多答案请微信公众号搜索“答案易对”
在答案易对网内,和2020年高考模拟试题(调研卷) 语文(五)答案相关的内容还有很多,关于2020年高考模拟试题(调研卷) 语文(五)答案的相关文档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进行具体了解。以上是对2020年高考模拟试题(调研卷) 语文(五)答案相关介绍,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可以收藏。欢迎随时查看。
我们整理汇总了更多2020年高考模拟试题(调研卷) 语文(五)答案相关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