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卷教育联盟 2020届全国高三模拟考试(六) 语文答案
需要核对本张试卷答案请点击页面底部“立即查看”
更多试卷易对试卷答案核对请微信公众号搜索“答案易对”关注!
开卷教育联盟 2020届全国高三模拟考试(六) 语文答案 的资源验证如下:
历史上溯到1200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有一首很著名的诗,其中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御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
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强烈的守土意识。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天然具有“保守性”。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无须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防御思想,对外侵略战争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矗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城,既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御思想的物化和缩影。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动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战争成为其获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征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御性的,更注重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进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
其次,缘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强调“和为贵”。中国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御思想。“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答案:
1.BA项曲解文意,中国军事战略防御思想,除了受“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影响,还受“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的影响。C项张冠李戴,是“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D项混淆范围,“新中国在成立以后,开始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表述错误,中国一直以来都有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2.BB项,无中生有,文中说中国的军事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并没有说“比西方军事理论更能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
3.C“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和“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所体现的都是坚持创新,这是一种改革创新文化,不是“和”文化。
以上就是开卷教育联盟 2020届全国高三模拟考试(六) 语文答案 的部分试卷内容,需要核对本张试卷答案请点击“立即查看”更多答案请微信公众号搜索“答案易对”
在答案易对网内,和开卷教育联盟 2020届全国高三模拟考试(六) 语文答案相关的内容还有很多,关于开卷教育联盟 2020届全国高三模拟考试(六) 语文答案的相关文档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进行具体了解。以上是对开卷教育联盟 2020届全国高三模拟考试(六) 语文答案相关介绍,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可以收藏。欢迎随时查看。
我们整理汇总了更多开卷教育联盟 2020届全国高三模拟考试(六) 语文答案相关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