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德阳市高中2019级质量监测考试(二)2各科及答案,目前答案易对网已经整理了2022届德阳市高中2019级质量监测考试(二)2各科及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联考试卷请关注本网站。
线14.C
41.(1)特点:历史渊源深厚;过程漫长,阶段明确;与政治大一统相关联;“正统”观念提供了凝聚力。(8分)(2)因素: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进步人士的大力推动;重大政治运动的推动;党的努力;民族觉醒程度的加深。(6分,答出三点即可)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分)(3)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与政治发展、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党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5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与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关于古代中华民族共同观念形成的特点,学生可根据材料中“大一统思想孕育于春秋时期,开始实践于秦汉时期”“汉代的大一统思想便包含着浓厚的正统观念”“随着‘正统’观念的稳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增强”等信息进行归纳。第(2)问的第一小问,促成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形成的因素,学生可根据材料中“近代中华民族觉醒与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互动共生的过程”“19世纪末,民族创痛事件的发生”“魏源、林则徐、徐继畲等人在很长时间内还都属于孤单的‘个体觉醒’”“党高举‘中华民族’旗帜”等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关于其影响,可以从近代社会转型、民族民主运动的成功、民族复兴等角度进行阐述。第(3)问,关于对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观念形成的认识,学生可根据材料内容,从形成过程、政治需要、社会环境、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进行阐述,此问属于开放型设问,言之有理,皆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