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风蚀作用切穿雅丹间风蚀廊道或风蚀洼地(地层中相对抗风蚀层)后,风蚀快速发展;风蚀继续进行,雅丹形态不断拉长,由流线状转变为长垄状;(风蚀陡坎的形成和垄岗发育,)青年期形成流线状雅丹被保留在风蚀陡坎之上,其形态变化较小。(6分)
(2)该地区广泛分布的软硬相间地层,垂直方向由于风蚀深度有限,难以形成高大雅丹;流水作用对雅丹形态的切割,使长垄状雅丹被逐步分离,蜕变为风蚀堡状或柱状;洪水挟带的沉积物将低矮雅丹掩埋,使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未掩埋高大雅丹和后期再次形成的低矮雅丹在同一区域共存。(答出两点,4分)
(3)促进了雅丹间风蚀廊道的形成;对雅丹形态的切割,使其不断被分割变小;洪水导致的河流改道,造成雅丹地貌空间分布的改变。(答出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