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五) 【20·JD·历史-QG】
需要核对本张试卷答案请点击页面底部“立即查看”
更多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试卷答案核对请微信公众号搜索“答案易对”关注!
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五) 【20·JD·历史-QG】资源验证如下:
24.西周时,“公”在周王朝内部仅指三公。春秋时,“公”可以指一般官员。战国时,“公”指百姓比较尊敬的官员、主人、丈夫、亲属中的男性尊长或一般男子。“公”的身份变化反映了
A.政治秩序的混乱
B.公共意识的形成
C.社会历史的变迁
D.阶层流动的加强
25.有学者在对有关汉代的史料进行研究时,收集了如下材料。这可以佐证的结论是首次提及“瓷”字,其意为瓦器(注:文中“陶”也被释为瓦器)【汉】许慎《说文解字》取西方琉璃药之法,发明各色之釉药,使由陶到瓷飞跃成为可能《中国陶瓷史》(1998年)新平(即浮梁旧名)之瓷场于汉代创立,并工作至今,从未间断清】程廷济《浮梁县志》
A.瓷器发明始于汉代
B.文化传承受到重视
C.瓷器技术源于西方
D.汉代文明影响深远
26.元代农学家王祯把“阴阳消长之理为“天之道”,说:“一岁之中,月建相次,周而复始,气候推迁,与日历相为体用,所以授民时而节农事,即谓用天之道也。”这种观点实际上反映了
A.理学对古代科技的影响
B.因时发展农业的可能性
C.人们对农业规律的认识
D.元代农学理论的进步
27.《马可·波罗游记》载,在土番州(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少见纸币,而以盐为币”;在押赤城(今昆明),“其地之人皆恃此盐为活”。由此可见,借助该“游记”可从侧面
A.解释当地以盐为业的原因
B.知晓沿途居民的收入情况
C.了解沿线经济发展的概况
D.研究中国煮盐技术的演变
28.1840年7月3日,英军炮击厦门,7月5日,英军攻占定海,沿海疆吏这才发现战争已经临门。根据他们的奏折,可知浙江于7月8日札调粮饷军火解赴宁波”于7月24日设立军需机构,“提解藩库银十万五千两”,并拨弹药,等等这些史实说明
A.中英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B.中国应战反应迅速及时
C.清政府缺乏应有战争准备
D.英军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29.1894年,江苏南通,“乡人尚未行用机纱…其时布商收布,凡见掺用洋纱者,必剔除不收”由此可知,当时当地
A.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较明显
B.工商业者自觉抵制洋纱倾销
C.民族棉纺实业发展环境宽松
D.洋纱销售仍受限于市场认可
30.1924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在对农运的第一次宣言中明确拒绝有田百亩以上、靠盘剥农民或宣传宗教的人加入农会。广东农协亦规定:“农民协会之分子为佃农、雇农、半自耕农、自
以上就是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五) 【20·JD·历史-QG】 的部分试卷内容,需要核对本张试卷答案请点击“立即查看”更多答案请微信公众号搜索“答案易对”
在答案易对网内,和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五) 【20·JD·历史-QG】相关的内容还有很多,关于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五) 【20·JD·历史-QG】的相关文档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进行具体了解。以上是对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五) 【20·JD·历史-QG】相关介绍,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可以收藏。欢迎随时查看。
我们整理汇总了更多10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历史(五) 【20·JD·历史-QG】相关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