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密卷(一)1试题(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易对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高考答案
2、2024年高考考哪几门
3、2024年高考日倒计时
4、2024年高考时间具体是多少
5、2024年高考制度
6、2024年高考政策是啥?
7、2024年的高考
8、2024年几月高考
9、2024年高考是多少号
10、2024年高考制度改革
1试题(历史))
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不仅广泛邀请社会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参与,还积极吸纳他们的宝贵建议,最终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反映出新政协遵循了民主协商的原则,故选A项。1949年我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并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B项“完善”的说法过于夸大,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政协会议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民主协商,这与“人民至上”无关,排除C项;此时中国仍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后,我国才转型为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2.D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4年北京市食品生产行业的合作社发展情况,是研究当时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资料,故可以研究当时生产关系的变革,故选D项。材料只涉及食品生产一个行业,无法研究当时经济结构发展的特点,排除A项;此时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故材料与巩固政权无关,排除B项;手工业合作社的发展属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与体制创新无关,排除C项。3.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我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三包一奖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应对社会经济困难的现状,故选C项。材料是适度降低农业生产的公有化,这与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转型无关,排除A项;“三包一奖”涉及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与工业化建设无关,排除B项;当时社会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4.A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不仅积极援助周边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参与援助了众多实现独立的亚非发展中国家,这些举措有利于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政治环境,适应了新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故选A项。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我国基本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打破了西方对华的外交孤立,排除C项;20世纪50年代,我国仍处于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中,外交环境仍较恶劣,排除D项。5.D根据材料可知,“让世界进入中国”意味着中国主动开放,即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故选D项。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不属于“让世界进入中国”,排除A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属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排除B项;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6.C根据材料可知,1978年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要打开国门向西方国家学习,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实施市场经济,这两次谈话都有利于解放当时国人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和发展,故选C项。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排除A项;1978年北方谈话时,我国仍坚持计划经济体制,而南方谈话后不久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则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B项;1978年12月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排除D项。7.C根据材料“1992年”“超12万人辞职‘下海’”“大批科研院所、高校等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也加入了此次的下海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标已确立,商业经营环境不断优【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24052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