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三)3文科综合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易对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3文科综合试题)
(3)看法:处理好自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重视基层道德文化建设,以提高基层社会的文明程度;用规范引导基层民众,以增强百姓的主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制度化建设。(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和近代英国城市自治,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第①小问,关于王阳明的基层治理实践,学生根据材料中的“请求减免税粮和缩减军费开支”可得出“赈济灾民,减轻负担”;根据材料中“制定了《南赣乡约》”“息讼罢争…共成仁厚之俗”等信息可得出“制定乡约,教化百姓”;根据材料“亲自创建、督修一些书院以作为讲学之所…开阔民智”可得出“兴办教育,开化民智”;根据材料“督促基层官员亲自处理军需的粮草与赋役,廉洁奉公”可得出“整顿吏治,安抚民心”。第②小问,关于王阳明的基层治实践的意义,学生可根据王阳明的赈济灾民、制定乡约、兴办教育、整顿吏治等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基层治理体系、基层秩序的稳定、儒家思想的巩固以及对后世基层治理有借鉴意义等角度概括。第(2)问第①小问,关于近代英国地方自治的基本特点,学生根据材料“地方自治观念就是在这个时代养成的”“地方自治之家”可得出“地方自治起源较早”;根据材料“其范围愈趋发展”“使地方自治组织的范围更加扩大”可得出“自治范围不断扩大”;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济贫法》的修订、《都市团体法》的颁布和实施”“由原来选出的贵族及大地主名誉职自治员向由法定的、选举的和有给职自治职员转变”可得出“逐步规范化与法治化”。第②小问,关于近代英国地方自治形成的原因,学生根据材料“中世纪晚期”“地方自治为民权主义之根源,后受产业革命与民族革命之刺激”“由原来选出的贵族及大地主名誉职自治员向由法定的、选举的和有给职自治职员转变,各级议员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等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可从经济、政治、阶级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第(3)问,关于对基层治理的看法,根据材料一中“请求减免税粮和缩减军费开支”“制定了《南赣乡约》”“息讼罢争…共成仁厚之俗”“亲自创建、督修一些书院以作为讲学之所…开阔民智”“督促基层官员亲自处理军需的粮草与赋役,廉洁奉公”可得出“处理好自治、法制与德治的关系”;根据材料一中关于王阳明制定乡约、兴办学校和设学等措施可得出“重视基层道德文化建设,以提高基层社会的文明程度”;根据材料二中“英国人民在乡里中就知其义务与责任,所以地方自治观念就是在这个时代养成的”“《济贫法》的修订、《都市团体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地方自治组织的范围更加扩大”可得出“用规范引导基层民众,以增强百姓的主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根据材料一、二中明代王阳明的基层治理实践以及近代英国地方自治的发展历程可得出“重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制度化建设”。42.示例论题:新中国初期的经济措施改善了经济治理的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2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党和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善经济环境。1950年,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把农民从封建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在城市中没收官僚资本和接受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社会主义国营企业,使党和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在城市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以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稳定了物价,使党和政府掌握市场领导权。为了从【高三文科综合·参考答案第8页(共11页)】·23-36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