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2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易对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语文答案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语文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二轮专题卷语文
9、2024衡中同卷语文二答案免费网站
10、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题型十1.【答案】A【解析】B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论语·乡党》篇是“对孔子日常生活起居的描述”,而“对孔子穿衣原则的解释”来自后儒。C项,“成为墨家的思想源泉”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墨子赞同大禹甘于清苦的精神,认为后世墨者应用“裘褐”制作衣服,以“跂蹻”为鞋子,把“自苦”作为行为准则,但这不代表大禹的精神“成为墨家的思想源泉”。D项,“墨子…认为百姓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修饰自己,追求‘锦绣文采’”属于主观臆断。材料一第五段说的是“至于百姓衣食丰足之后,是否可以干点‘锦绣文采’的事儿,墨子并没有表明态度”。故选A项。2.【答案】C【解析】“追求华美的服饰日渐成为风尚”无中生有,“都会重视服饰的品质”说法过于绝对。文章举孔子和墨子的例子,主要是谈两家服饰观的不同。3.【答案】B【解析】材料并未提及孔子服饰观能“提升人们的服饰审美能力”。4.【答案】①使用对比论证,将孔子和墨子的服饰观进行对比,突出二者的差异。②使用引用论证,先援引古文内容再在其后加以解析,富有文化气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答案】①孔子的“服饰观”:合乎礼节和时节。(1分)形成原因: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等级观念。(1分)②墨子的“服饰观”:主张“以裘褐为衣”“以豉蹻为服”,认为穿衣是为了御寒避暑,而不是为了彰显荣华富贵。(1分)形成原因:墨子担心王公贵族因为穿衣产生攀比之风,忽视民生建设,剥削百姓。(1分)(意思对即可)6.【答案】C【解析】“也写出诗人送别时内心的凄凉”错误。结合上文“车同渤海单”,诗人借用典故,表达对赵都护能力的信任,相信他一定能够将辖地治理得安定有序;结合下文“封侯自有处”,诗人在末尾祝愿赵都护在安西建功封侯;全诗基调昂扬向上,恶劣的环境完全不能阻挡朋友赴边的脚步,所以“寒”字恰恰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7.【答案】①“何用刺楼兰”,一反“斩楼兰”之意,表示不运用武力征服西域;②诗人相信赵都护依靠文韬武略之才、宽严相济之德,自然可以不劳师动众,使远人前来归顺,使边境安定;③“何用刺楼兰”,不再仅着眼于个人的建功立业,更能表现诗人的宽广胸襟和盛唐的大国风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8.【答案】(1)过春风十里烽火扬州路(2)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3)示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每空1分)9.【答案】①生生不息②峥嵘岁月③日新月异(每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第①空,前面说“一代代农民的喜怒哀乐”,强调了延续性。所以此处在形容农业丰收时应强调年年如此。可以填入成语“生生不息”,意思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第②空,是回忆下文人们修建水库的那段令人骄傲的时期,因此可以填入“峥嵘岁月”,意思是形容不凡的年月。第③空,前文表现出村庄越来越好的变化,此处是对前文的总结,强调迅速变化,可以填入“日新月异”,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10.【答案】①构成:“耕耘桑梓”代农事,“烟火百态”代农家生活百态。②表达效果:“耕耘桑梓”“烟火百态”以实代虚,把“农事”“农家生活”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笔简洁精练。引人联想,增添了特有的情味,投射出了村民对家乡农家生活的感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语文答案第19页(共40页)
排行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