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易对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25.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其表现包括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②成功发射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③研制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④实现移动通信技术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B下图为西周克蚕,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后武王封之(召公)北燕,在今幽州蓟县故城是也。亦以元子铭文节选:王曰:“太保(召(嫡长子)就封。公)!…余大封乃享(供享),—(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令(命)克(召公长子)侯于层((燕)。”材料二北京的帝王权威的结构是逐步完善的。如果说明初朱元璋将中央集权的、等级制的皇帝统治推进到了逻辑上的极限,那么清初的雍正(胤祺)则在这个结构中完善了内部的可操作装置,并将君主的地位尽可能提升到了最高点。其他的皇帝,比如明永乐(朱棣)和清康熙(玄烨),则起了逐步推进和改良的作用。一摘编自朱剑飞《中国空间策略:帝都北京》等材料三幽燕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连朔漠,气候属温带。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忽必烈初到燕京时,蒙古贵族霸突鲁就曾劝说:“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汉族谋士郝经等人也劝忽必烈迁都燕。忽必烈采纳众议,迁都燕京,以燕京为大都。满族崛起东北,当其入主中原,面临与元朝同样的问题,故顺理成章地选择北京作为都城。北京为元明清之中国首都,既是农耕、游牧对峙矛盾的产物,又是农牧两大地带趋向经济文化上的一体化,实现政治大一统的当然结果。一一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1)材料一中的两则史料,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填写字母),属于实物史料的是(填写字母)。阅读史料,写出它们所共同反映的史实,结合所学,指出其所体现的西周政治制度。(5分)(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结合所学,完成图表绘制,概述“帝王权威结构”完善所产生的主要政治影响。(5分)》明朱元璋明朱棣清玄烨清胤禎①②设南书房③(3)根据材料三,梳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历史合力的角度,简要说明北京为元明清之中国首都的主要原因。(8分)高一历史试题(A卷)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