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南京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易对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语文试题及答案)
了。当初冯唐论及廉颇、李牧的贤能,而汉文帝为不遇贤才而叹息;魏相分条陈述晁错、董仲舒的对策,而汉宣帝就按这些对策施政而成就了汉室中兴的业绩。如果陛下能够自己得到老师,就不如就近选取陆贽。六经三史,诸子百家的著作,并不是没有可看的,都足够用来治理国家。但是圣贤言论幽深高远,后人又学习得支离破碎,犹如山高海深,很难一一推求选择。像陆贽的议论,一打开书就非常明了清楚。汇聚了古往今来的学说精华,确实是国家治乱的借鉴。臣等想整理他的奏议,稍微加以整理校对,抄写好进呈给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已的座位旁边,就像亲眼见到陆贽之面一样;反复熟读,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一定能启发圣上性灵的高明,在不长的时间内成功地治理国家。臣等说不尽愚陋的心意,请陛下决定此札或留或退。15.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意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分析不当。水浦中渐生的小草呈现出一番绿意,它引发了词人即将归家的喜悦之情;词人从这绿色的小草上,想到自己家的梅树应该长及门楣之处,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激动。16.①上阕描述了归家路上的景象,重云密布,风急浪大,写出了词人因路途艰难、归家受阻而感到不安。②下阕描述了春天到来,小草泛绿,梅树长成,这一番美好、蓬勃的景象,使词人心情变得喜悦。【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方法的能力。分析诗歌情感的变化,需要将上、下两阕进行比较,一般都是找同一个角度来比较分析,这样才有可比性。【评分细则】每点3分,答出关键词,意思对即可。17.(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示例一: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示例二: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要注意抓住语境中的关键词,如第(1)句中的“屈服退让”“增加”“侵略”等,如第(2)句中的“随地形而建”“环抱呼应”“参差错落”等,如第(3)句中的“蛟”“古代诗文”等。【评分细则】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均不得分。18.①走南闯北②妩媚多姿③挥汗如雨【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填空要根据具体的语境,第①处要根据后面的“从村镇里的田埂街头、庙会庆典走上了全国各地甚至国际的大舞台”来填,第②处要根据前面的“在风中摇曳”和后面的“猎猎生风”等来填,第③处要根据前面的“不知付出了多少”等来填。【评分细则】每处1分,其他答案,符合语境即可。19.在正定广袤的大地上,散布着一百七十多个村庄,几乎村村都有常山战鼓队伍,人人都会打一通战鼓。【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长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在原句中找出主要信息点,可以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划分出来,主要成分组成一句,其他修饰成分分开叙述。【评分细则】在正定广袤的大地上,(1分)散布着一百七十多个村庄,(1分)几乎村村都有常山战鼓队伍,(1分)人人都会打一通战鼓。(1分)(其他答案,只要不改变原意,酌情给分)20.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常山战鼓响起来了,不能没有“高照”的身影。从结构上来看,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常山战鼓过渡到下文对“高照”的描写。从表达上来看,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表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也极具魅力。【解析】本题考查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分析表达效果时要结合句子具体内容,不能只答“加强语气”“发人深思”等套话。【评分细则】结合句子具体内容从结构上回答得2分,结合句子具体内容从表达上回答得2分,都只需要答【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5页)】801C·HU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