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高考)·历史-R-必考-CQ]二试题

作者: 来源:答案易对 2023-09-11 14:51:37  阅读:304次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高考)·历史-R-必考-CQ]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易对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01-05 D A C B D 06-10 A D C BB 11-15 CC DD A 16-20 D BB DD21-25 C D CC A 26-30 B DD BB 31-32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第33小题12分,第34题25分,第35、36、37题15分。33.(12分)示例一:方案:“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发展:探索主体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展为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6分)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洋务派意识到唯有变革才能挽救衰颓的统治,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探索方案,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国防、教育、外交等方面的现代化,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但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面,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促使新的救国方案的出台,康、梁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国家出路的进一步探索。(6分)示例二:方案:“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发展:探索主体由资产阶级发展为无产阶级,由中国国民党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由三民主义发展为马列主义,革命前途由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群众基础扩大,中国的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6分)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一战前后,民族资本主义迎来“黄金时期”,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十月革命之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逐渐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逐渐发展壮大,走向成熟。(6分)34.(25分)(1)相同点:都与外部频繁交流互动出现文化转型;都出现了理性的制度和价值观,文化趋向成熟;文化取代血缘成为主要认同标准。(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原因:政治上:古希腊城邦体制具有独立性和排它性;思想上:古希腊人文精神注重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