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联考

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2

作者: 来源:答案易对 2023-08-14 19:39:15  阅读:186次

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2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易对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语文答案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语文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二轮专题卷语文
    9、2024衡中同卷语文二答案免费网站
    10、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材料二:高一语文在诗歌形式方面,闻一多与徐志摩有着新月派诗人共同的追求,就是“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现”。他们的诗歌大部分能体现他们所主张的“美”的理论,但是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们的“美”的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表现。考生注意:徐志摩对新诗的贡献尤其是在音乐美上。他认为音乐是诗的血脉,音乐美的主要内容是诗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的“内容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基于纯真的情感,给每个词赋予生命,回荡着美的旋律,如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再别康桥》首尾两段中,“轻轻的”和“悄悄的”,营造出一种节奏上的特殊感觉。又如《沙扬娜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六单元。拉》节奏和旋律轻柔舒缓,最后一句不用汉语中的“再见”,而用日语“沙扬娜拉”把它处理成柔和尾音。既显得温柔缠绵,又富有东方式女性风韵。从这些细致的处理中,读者已不难体会到诗一、现代文阅读(35分)人在音调上的煞费苦心。闻一多专于雕塑感的音乐。首先,闻一多强调诗要有“音乐美”乃是借(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用音乐的术语,要求在一首诗中,每一行的音节数量变化要有规律可循,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上口,易诵耐听,富有音乐性。其次,闻一多的诗着重音节的总体性的安排,以强烈的节奏来压材料一:抑浓缩感情,形成新的艺术境界。如《死水》一诗最为出色。《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地提出“诗的闻一多留美期间,精心研究美术,并达到较高的水。学画出身的闻一多对色彩之美的敏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关(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感远远超过一般诗人。徐志摩的诗也非常讲究辞藻的色彩美。《再别康桥》中“夕阳中的金柳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潭底的彩虹、软泥上的青荇、斑斓的星辉”组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比起闻一多诗歌中的静态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首要的。他极力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美,徐志摩的诗更具有动态美。例如《乡村里的音籁》,“轻盈的小舟、飘动的金柳、初秋的凉风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吹生的水面”将动态而不嘈杂、清新、美丽的大自然,闲适、恬静的南国水乡风光展现在人们的面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前,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比起闻一多诗歌实实在在的描写,徐志摩诗歌中的画面更有令人想象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的余地。奏”。他还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在他们的诗歌中,都具有五四时期特有的时代精神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等。但齐”,对于字数整齐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是他们诗歌的思想内容又有着明显的差异。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音尺说”是闻一多最首先以独具特色的诗闻名于世,他的诗作数量并不算多,但以感情深厚、艺术精美见长。他的诗为得意的发现,以至于他在论文的结尾认为“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时期了”。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精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辞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憬。其中“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在《孤雁》中,诗人以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孤雁”作喻,倾吐了离国之后的寂寞与愁苦,表达了对“喝醉了弱者的鲜血,吐出那罪恶的黑烟”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恶。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此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徐志摩是个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者,他有着“爱、自由和美的‘单纯的信仰?”。自开始写诗,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诗人就陷入情中而不能自拔。如《为要寻一个明星》可以理解为对理想的追求,但结合当时的情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一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况理解,更像是一首爱情诗,抒发诗人对纯真的爱情的不懈追求。再如《翡冷翠的一夜》借一个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女子的口吻诉说着离愁与别绪。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并把它与我国传(摘编自《浅谈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歌的异同》)统的律诗相比,得出“(律诗)可差得多了”的结论,因为“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在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式上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A现代诗人在创作时常忽略诗歌的建筑美,闻一多却认为建筑美在“三美”中是最重要的。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先生B.闻一多认为格律是诗人创作的重要武器,不会运用格律的诗人很难算得上是优秀的所说的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诗人。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C.因受苏东坡对王维评价的启发,闻一多更注重诗画同源,最终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摘编自李长空《闻一多的“三美”诗论、创作实践及影响》)D.《沙扬娜拉》在节奏和旋律上温柔缠绵,比《死水》更富有东方风情,更富有艺术魅力。【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23-85A·【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23-8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