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 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2LK-qg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易对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全国大联考答案历史
2、全国大联考2024历史
3、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4、全国大联考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
5、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
6、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历史
7、2024全国大联考历史答案

协作校高一月考7.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乌孙王既不肯东还,汉乃于浑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发徙民以充实之。后又分置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通之道”。汉武帝此举历史试卷A体现了“推恩令”效果显著B.推动了江南地区开发C.顺应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D.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8.南宋史学家郑樵在评价某史学著作时说:“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注意事项: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书。”这部著作是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二单元。9.南北朝时重门阀,缙绅之家自成一特殊阶级,他们可占田地,封山护泽,荫庇佃客部曲,有免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免役、门荫子弟仕进之特权。这一“特殊阶级”被称为符合题目要求的。A.宦官B.地主C外戚D.士族1.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与仰解文化大致处于10.云冈石窟中雕琢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窟龛,造像面容清秀、雕饰奇丽,服饰也体现出南朝士同一时期的长江流城的文化是大夫“褒衣博带”的典型装扮。同样的“秀骨清像”也出现在北魏迁都洛阳后雕琢的龙门石窟A.红山文化B.大汶口文化中。这体现了当时C.良渚文化D.河姆渡文化A.佛教文化的盛行B.民族交融的加强2.甲骨文是商代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刻在龟甲和普骨上的文字,其中有大量关于哀C.南朝文化的优势D.民族隔阂的消除田、作大田的记载,还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如黍、稷、麦、米、稻等的名称。这说明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商代后期农业得到发展11.图1是隋朝主要粮仓分布示意图。这种布局意在C.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文字D.商代开始步人农业社会3.据文献记载,周王室在分封时规定了封国的五等爵位及其土地面积的大小,并强调强干弱枝、等级服从。周王室的这一做法意在A.改革选官制度B.维系血缘纽带C.强化政治伦理D.宜扬道德教化京师4.春秋时期,楚国往往以蛮夷自居:到了战国时期,楚国人也祭祀华夏族系的远古神话人物祝渭水通都融。这反映了战国时期)仓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各民族往来交流频繁C.地方文化各具特色D.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5.据史料记载,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的征兵征粮经常达不到定额,民众对官府有很强的抵触情510年升金抗绪。在秦国新法实施之后,秦国百姓踊氏参军人伍,登记人伍的场所常常挤满了人.这一变杭州化主要缘于“新法”中的图A.重农抑商B.废除特权A加强南北经济联系B.发挥运河经济功能C.奖励耕战D.厉行法治C.保障都城粮食供应D.提高赈灾救荒效率6,秦朝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12.唐玄宗开元年间,边疆各道分设节度使、采访使各一员,前者负贵军事,后者主管监察。天宝贾的市籍。这一制度的实行年间,两职由节度使“一人兼领之”,“州刺使尽为节度使所属”。这反映出当时A.巩固了专制皇权B.便利了社会治理A藩镇割据局面出现B.地方州县权力失控C.扩大了秦朝疆域D.加剧了阶级矛盾C.唐朝开始由盛转衰D.中央集权面临威胁【高一历史第1页(共4页)】【高一历史第2页(共4页)】·23-66A·23-66A